PDT與ESD在早期食道腫瘤治療中的回顧性研究
食道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我國是世界上食道癌高發地區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約15萬人。手術仍然是治療食道癌的首選,但隨著科技發展和醫療技術顯著提升,越來越多的微創療法被運用在早期食道腫瘤的治療上并且取得很好的臨床效果。光動力治療(PDT)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即是內鏡下治療的代表。
河南省腫瘤醫院李印教授團隊于<<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發表了題為” Photodynamic therapy versus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early esophageal neoplasia: a retrospective stud”的回顧性研究,證明在早期食道癌治療方面,光動力治療(PDT)可以和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相媲美,而且還有其獨特優勢。具體摘要信息如下:
研究背景:光動力治療(PDT)和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早已被用于早期食道腫瘤的治療。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較ESD和PDT治療后的臨床效果,以尋求早期食道腫瘤的最佳療法。
方法:2014年至2015年期間所有接受ESD或PDT治療早期食道腫瘤的患者都納入這項研究,對其各自的治療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分別有36例患者接受了ESD,30例患者接受了PDT治療。這兩組患者在人口統計學或病理數據上沒有顯著差異,在住院時間長度,患者胸腔積液、發燒和疼痛方面的發生沒有顯著差異。在手術時間方面ESD組明顯長于PDT組(72vs8min,P<0.001),在出血量方面ESD組明顯高于PDT組(12vs2,P<0.05),在食管狹窄和治療成本方面ESD組明顯少于PDT組(6vs15,P<0.05)。然而,ESD組中有更多的食管穿孔發生(6vs0,P<0.05)。這兩組患者在無病生存期(DFS)上沒有顯著差異,但觀察到接受PDT治療的患者比接受ESD治療的患者有更好的2年無病生存期(DFS)。
結論:PDT可以與ESD相媲美,都在早期食道腫瘤的治療中有較好的前景。在本研究中,ESD仍然有較大的穿孔和出血的風險。除了食道狹窄之外,PDT還可以減少許多并發癥的發生,并且與ESD相比有更長的無病生存期(DFS)。PDT對于那些病變不超過粘膜層,且沒有局部淋巴結或遠處轉移的患者來說是可行的。
來源: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Vol 9, No 12 December 2017
作者:Xionghuai Hua, Yin Li, Haibo Ma, Wei Zhang, Jianjun Qin, Jun Zhang, Haixia Cao